韩国近期社会矛盾激化,中国公民频遭右翼势力攻击。就在韩国政府刚刚宣布恢复中国团体游客免签政策之际,首尔街头的反华示威活动却不断升级,严重威胁着中韩旅游经济命脉。面对这一危机,韩国总理李在明果断下令:加强中国使领馆安保,严禁反华示威者靠近。
1700美元的经济账本
首尔明洞商圈的店主们望着空荡荡的店铺忧心忡忡。三个月前还人声鼎沸的化妆品专柜,如今门可罗雀。这些依赖中国游客的商家,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生计被街头举着标语的年轻人一点点摧毁。
展开剩余79%数据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:疫情前,中国游客贡献了明洞商圈70%以上的销售额。他们不仅热衷购买化妆品、电子产品,在奢侈品消费上更是一掷千金,人均消费高达1700美元,远超日美游客,堪称韩国旅游业的金主。如今这个重要客源正面临流失风险。
雪上加霜的是,韩国国内消费疲软,出口市场萎靡。9月29日即将实施的免签政策本是救命稻草,允许中国团客15天免签停留。但若游客抵韩就遭遇反华示威,谁还敢来?乐天、新罗等免税店对疫情期间失去中国游客的痛苦记忆犹新,如今复苏希望又被右翼活动搅乱。9月12日,李在明政府划定百米禁区,局势才得以控制。
务实外交的转向
政治现实让李在明重新审视外交策略。此前访美时遭遇的冷遇让他明白:美国只在乎盟友利益。相较之下,中国才是韩国经济的关键伙伴。这一认知促使韩国调整对华政策:派高官出席中国抗战纪念活动,任命中国通卢载宪为驻华大使。作为中韩建交功臣卢泰愚之子,卢载宪的任命释放出明确的修好信号。
在中美博弈中,李在明选择走钢丝:政治上维系美韩同盟,经济上紧抓中国市场。设立百米禁区正是这种平衡术的体现——既向中国展示管控极端情绪的决心,又向美国表明盟友立场不变。对中等国家而言,这既非选边站队,也非两面树敌,而是务实的生存之道。
红线背后的治理智慧
这道禁令蕴含着深层的治理哲学。韩国《刑法》第108条本就规定侮辱外交使节最高可判三年,李在明让沉睡的法律真正落地。这标志着韩国从应急处理转向制度化治理。在社交媒体时代,极端情绪极易被放大。那些反华活动已形成黑色产业链——有组织者、金主、直播网红,甚至靠煽动民族情绪牟利。若不制止,恐将绑架国家外交。
新加坡的种族政策、加拿大的平衡外交都证明:治理需要法律与教育双管齐下。李在明显然借鉴了这些国际经验,其做法正成为小国外交的新范式。
中等国家的新生存之道
在当今大国博弈中,中等国家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。李在明的经济现实主义外交提供新思路:政治上保持必要关系,经济上追求最大合作。中韩年贸易额超千亿美元,这种互利关系难以替代。而像韩国海警救助中国老人这样的民间互动,更为两国关系注入情感温度。
这道红线展现了现代政治家的平衡智慧:不是妥协,而是在复杂环境中寻找最优解。从危机处理到制度建设,从经济考量到战略布局,韩国这套做法或将成为中等国家外交的参考模板。在这个变局时代,各国都在探索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。
发布于:天津市